制造传播谣言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?
发布时间:2024-04-08 20:04:59 浏览次数:117
引导语:涉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,应当第一时间委托律师介入,通过辩护积极维权、减轻罪责。
在当今信息时代,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,然而,这也为谣言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条件。谣言一旦传播开来,不仅可能误导公众,影响社会稳定,还可能给个人和组织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。
以下是制造传播谣言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:
1.民事责任
如果谣言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、隐私权等民事权益,受害者可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,要求侵权者承担停止侵害、消除影响、赔礼道歉、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。例如,某网民在微博上发布关于某企业产品质量问题的谣言,导致该企业声誉受损,销量下降。该网民就可能面临赔偿企业经济损失、公开道歉等民事责任。【赔偿多少损失,点击直接咨询】
2.行政责任
如果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,或者公然侮辱他人,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,尚不构成犯罪的,依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等规定给予拘留、罚款等行政处罚。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25条规定,有下列行为之一的,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,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;情节较轻的,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:
(1)散布谣言,谎报险情、疫情、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;
(2)投放虚假的爆炸性、毒害性、放射性、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;
(3)扬言实施放火、爆炸、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。
3.刑事责任
注意,制造传播谣言还可涉嫌编造、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,依法将追究刑事责任。《刑法》第291条之一规定,编造虚假的险情、疫情、灾情、警情,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,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,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,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者管制;造成严重后果的,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。
结语:对于不确定的信息,不要轻易相信和传播,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。发现谣言时,应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,为净化网络环境、维护社会稳定贡献力量。
◆ 国晖刑事律师提醒您
亲人一旦被拘留、逮捕,会涉及犯罪判刑,遭遇暗无天日的牢狱之苦!应及早由律师介入,运用辩护技巧,实现无罪、减刑、缓刑、从轻处罚等,国晖全国刑事辩护咨询热线:400--6262--163。
2004年成立的正规律所
422多名专职律师
9670位犯罪嫌疑人家属委托
全国各地17家分所
办公面积9000多平方米
知名的律所委托更有保障
成功案例
Successful case
不同的律师造就不同的结果,请个专业律师让您的亲人免受牢狱之灾
立即咨询
< <