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当防卫的认定标准是什么?
发布时间:2023-08-22 17:50:09 浏览次数:133
︾ 引导语:正当防卫并非是一种放任自由的权利,而是在合理限度内保护自身和他人的手段。
在这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,人们时常面临各种不可预测的风险与威胁。在这种背景下,正当防卫成了维护个人和社会安全的关键手段之一。正当防卫,是指对正在进行不法侵害行为的人采取的制止行为,造成了侵害人法益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。
正当防卫并非一纸空文,它有着明确的认定标准,以保证其在合法范围内发挥作用。如果行为被认定为正当防卫,是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。那么,怎样才算正当防卫?《刑法》第20条对正当防卫规定如下:
(1)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,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,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,属于正当防卫,不负刑事责任。
(2)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,应当负刑事责任,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。
(3)对正在进行行凶、杀人、抢劫、强奸、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,采取防卫行为,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,不属于防卫过当,不负刑事责任。
需要注意的是,成立正当防卫,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:
(1)起因条件:正当防卫的前提是存在不法侵害。不法侵害既包括侵犯生命、健康权利的行为,也包括侵犯人身自由、公私财产等权利的行为;既包括犯罪行为,也包括违法行为。如对于正在进行的拉拽方向盘、殴打司机等妨害安全驾驶、危害公共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,可以实行防卫。
(2)时间条件: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。对于不法侵害是否已经开始或者结束,应当立足防卫人在防卫时所处情境,按照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,依法作出合乎情理的判断,不能苛求防卫人。
(3)对象条件。正当防卫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进行。对于多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,既可以针对直接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,也可以针对在现场共同实施不法侵害的人进行防卫。明知侵害人是无刑事责任能力人或者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的,应当尽量使用其他方式避免或者制止侵害;没有其他方式可以避免、制止不法侵害,或者不法侵害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,可以进行反击。
(4)意图条件:正当防卫必须是为了使国家、公共利益、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、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。对于故意以语言、行为等挑动对方侵害自己再予以反击的防卫挑拨,不应认定为防卫行为。
温馨提醒:
正当防卫并非是一种放任自由的权利,而是在合理限度内保护自身和他人的手段,在遇到紧急情况时,切勿盲目采取暴力行为,而是应该理智判断,确保自己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。
◆ 国晖刑事律师提醒您
亲人一旦被拘留、逮捕,会涉及犯罪判刑,遭遇暗无天日的牢狱之苦!应及早由律师介入,运用辩护技巧,实现无罪、减刑、缓刑、从轻处罚等,国晖全国刑事辩护咨询热线:400--6262--163。
2004年成立的正规律所
422多名专职律师
9670位犯罪嫌疑人家属委托
全国各地17家分所
办公面积9000多平方米
知名的律所委托更有保障
成功案例
Successful case
不同的律师造就不同的结果,请个专业律师让您的亲人免受牢狱之灾
立即咨询
< <